手機版

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1 1 1

《辯證看 務實辦——理論熱點面對面·2012》

共產黨員網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 勞動收入怎么提高

  勞動是財富之父,勞動創造世界。只有尊重勞動、尊重勞動創造的價值,使人們勞有所得、干有所值,社會發展進步才有不竭的動力。目前我國收入差距拉大的一個突出表現,就在于作為社會主體的廣大普通勞動者收入偏低。

  近些年來,在收入分配過程中,資本、管理、技術的收益越來越得到較為充分的體現,相比之下,勞動報酬占比卻持續下降。據統計,初次分配中勞動報酬占比從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盡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分配的天平向勞動傾斜,勞動報酬占比有所提升,但普通勞動者收入增長緩慢的狀況仍未根本改變。

  黨的十七大強調,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十二五”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兩個同步”的目標,即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這都體現了尊重勞動、提高普通勞動者收入的鮮明政策導向。

  增加居民收入。應理順政府、企業、居民之間的分配關系,把“蛋糕”更多地切給居民。為此,既要做“加法”也要做“減法”。“加法”就是要加大政府公共服務投入,讓公共財政惠及于民。2012年中央財政民生支出安排達13848億元,比上年增長近20%。“減法”就是要給居民和企業減負。如2011年提高個稅起征點,實行結構性減稅政策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都是國家讓利于民的重要舉措。

  提高勞動報酬。這幾年,職工工資增長趕不上企業利潤增長是一個普遍現象。應該形成合理的工資決定機制和正常增長機制,工資水平既要隨勞動生產率提高而“水漲船高”,也不能脫離實際而盲目上漲。嚴格執行最低工資制度,適時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并確保工資按時足額發放。2012年,北京、天津、陜西等地再次上調了最低工資標準,上調幅度大都在20%左右。“十二五”期間,最低工資標準年均增長將達13%以上。  

  政策傳真

  加大對小微企業的財稅支持力度

  1.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起征點,將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政策,延長到2015年年底并擴大范圍。

  2.完善財政資金支持政策。2012年中小企業專項資金為141.7億元,以后逐年增加。

  3.依法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中央財政安排資金150億元,分5年到位。

  4.政府采購支持小型微型企業發展,份額不低于年度政府采購項目預算總額18%。

  5.繼續減免部分涉企收費并清理取消各種不合規收費。

  ——摘自《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  

  推進集體協商。我國普通勞動者特別是在中小企業就業的進城務工人員,流動性大、組織化程度低,在工資議價中處于弱勢地位。集體協商有助于增加職工發言權,改變工資由企業單方決定的狀況。目前,全國工資集體合同覆蓋職工已超過1億人,下一步將通過經濟、法律、信息手段以及必要行政手段,積極穩妥擴大覆蓋范圍,解決職工“不會談”和企業“不愿談”的問題,促進職工工資合理增長。全國總工會提出,2013年集體協商覆蓋率將達到80%。

  促進農民增收。雖然近幾年農民收入較快增加,但增收的基礎還不穩固。應繼續完善強農惠農政策,提高農業補貼和糧食收購價,加強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加農民務農收入。同時,努力增加農民非農收入,引導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把在城鎮穩定就業和居住的農民工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逐步將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到農民工。  

  政策傳真

  全國總工會3年規劃力推工資集體協商

  ——2011年年底,已建工會組織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建制率達到60%,其中世界500強在華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建制率達到80%以上。

  ——2012年年底,實現已建工會組織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建制率達到70%,其中世界500強在華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建制率達到90%以上。

  ——2013年年底,實現已建工會組織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建制率達到80%,其中世界500強在華企業全部建立工資集體協商制度。  

  ◎ 中等收入群體怎么擴大

  國內外的發展經驗表明,中等收入群體是社會的“穩定器”。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應該是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數、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兩頭小、中間大”的橄欖型格局。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縮小收入差距,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了到2020年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的要求。

  對于“中等收入者”,目前還沒有明確界定標準。按世界銀行的標準換算,國家統計局將年收入在6萬元—50萬元之間的家庭列入中等收入家庭范疇。據一些學者測算,目前我國中等收入者比重較低,距離占多數的目標還有不小距離。為此,要從多方面給力。

  提升勞動者技能。一般來講,復雜勞動收入高于簡單勞動,創造性勞動收入高于重復性勞動。目前,我國大量勞動者從事的是知識和技術含量較低的簡單勞動、重復勞動。必須通過教育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增加勞動的知識含量和創造性,使勞動者增加收入,步入中等收入者行列。特別是適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的需要,加強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使低技能“藍領”成為高技能人才。  

  專家點評

  中等收入者越多社會越穩定

  陸學藝(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社會學研究表明,中等收入群體在政治上趨于理性,是支持政府的重要力量,在經濟上是經濟主體和穩定的消費群體,在文化上則是文化的投入者、消費者和創造者。因此,中等收入者在一個國家所占比重越大,這個國家和社會就越穩定。  

  鼓勵自主創業。創業是創造和積累財富的重要途徑。改革開放以來先富起來的人,很多都是創業者。但總的看,我國目前自主創業人數少、比例偏低。應鼓勵人們勤勞創業、實業致富,完善稅收優惠、擔保貸款、場地安排等扶持政策,改善創業環境,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

  完善社會保障。有人說,“一套房子壓垮一個中產”。當前,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住房、子女教育、醫療和養老等生活成本越來越高,使工薪階層背負巨大生活壓力,制約了中等收入群體的增長。應切實加強房價調控,深化教育、醫藥改革,完善社會保障,使人們從“住房難”、“看病貴”等困境中解脫出來。

  增加財產性收入。財產性收入是衡量國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收入中,財產性收入比重不到3%,主要是利息、出租房屋收入、股息與紅利收入所得。應規范和發展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公民財產權的保護,特別是在拆遷、征地等過程中確保財產權利不受侵犯。

  近年來,各地紛紛加大創業扶持力度。2011年9月15日,浙江寧波鎮海區大學生創業園校地合作共助創業簽約暨第二批創業扶持資金頒發儀式舉行,21名創業大學生共獲得75萬元的創業扶持資金。  

  此外,還應暢通社會流動渠道。對于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來說,促進合理、充分的社會流動,比經濟方面的支持更加重要。應該深化戶籍改革、打破身份壁壘,促進教育、就業公平,使低收入群體有平等的機會實現向上攀升的夢想。  

  百姓心聲

  無論技術進步和知識更新達到什么程度,勞動始終是文明進步的重要源泉,勞動者的創造始終是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

  我們的社會,應該為奮斗者提供公平的舞臺,為夢想者提供抵達的路徑。

  中等收入群體不僅是內需的主要創造者,更是社會的主要穩定器。

  如果說做大社會財富這個“蛋糕”是政府的重大責任,那么分好社會財富這個“蛋糕”是政府更大的責任。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8日 09:38 來源:學習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編輯:朱子艷 打印
无码av色欲中文字幕久久专区,91不卡在线精品国产,欧美精品一iGAO为爱激情,欧洲黄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香蕉人成年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福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色一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亚洲区精品中文字幕 | 婷婷精品视频223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