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如何理解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這一重要論斷,闡釋了新時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重大戰略意義,明確了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出發點。對此,可從以下3個方面來加深認識。
第一,全面理解教育、科技、人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地位作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教育是基礎,科技是關鍵,人才是根本。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攻堅克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其中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揮了事關全局的重要作用。10年來,我國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穩居同期全球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每年職業院校和高等學校向社會輸送數以千萬計專業技術人才后備力量,從業人員接受繼續教育培訓上億人次,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發人員總量居世界首位,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教育、科技、人才事業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卓越貢獻,已載入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光輝史冊,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朝著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奮進的新征程上,必然需要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繼續發揮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
第二,深刻認識新時代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歷史使命。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始終把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置于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黨的十九大報告確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相應地對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作出戰略部署。黨的二十大報告將“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納入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強調要進一步加強黨對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根據這一重大戰略指引,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及其他強國建設協調推進,必將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
第三,準確把握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的相互關系。新時代10年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在此基礎上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然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為此,黨的二十大報告立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大局,強調要全面深入實施“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的重大戰略??傮w上看,教育優先發展,重在夯實人力資源深度開發基礎;科技自立自強,重在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創新;人才引領驅動,重在鞏固發展優勢贏得競爭主動,三者既相互融合又各有側重,要統籌謀劃、協同前行,主動適應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需要,更好匯聚力量,充分發揮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作用,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人才支撐和知識創新貢獻。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