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描繪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記者深入城鄉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校園、軍營等,記錄廣大干部群眾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團結奮斗的務實舉措。“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系列報道,講述各地在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描繪美好藍圖,擼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動故事。
臺盤村位于貴州東南大山深處,是一個人口不到1200人的苗族村寨。11月16日,省里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團在村里宣講。
二十大報告中關于鄉村振興的內容,讓村里人對未來有了更清晰的目標。
臺盤村的人有打籃球的歷史。吃新節是當地迎接豐收的傳統節日,每到這個時候,臺盤村都會自發組織周邊村民賽一場。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曾經偏遠的臺盤村,出村10分鐘就能上高速,20多分鐘就能坐高鐵,還覆蓋了5G網絡。這些都讓一年一度的籃球賽愈發火熱。
2022年夏天,這場面通過短視頻、直播火出了圈。參照中國籃球聯賽CBA,網友賜名“村BA”。
學習貫徹二十大,關鍵在于干起來。怎么干?聽完宣講的第三天,11月18日,村里特地組織了院壩會。
村支兩委、駐村工作隊、鄉賢寨老、村里的黨員群眾代表都來了。
大家覺得應該借著“村BA”這個勁兒打造特色游。對于接下來怎么干,大家也出了不少主意。
在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和配套公共服務等這些短板上發力,不僅可以助力特色游,村民們的居住環境也會更漂亮更宜居。一散會,駐村第一書記張德,趕緊理出了村里近期要干的重點工作。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二十大精神里面講鄉村振興,一定要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內生動力有了,一方面他們提出來很好的辦法,另外一方面能夠讓鄉村振興、鄉村發展,真正成為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路徑。”
鄉親們群策群力,思路統一了,路徑清楚了,臺盤村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行動。擴建籃球場,修建停車場、小吃街,廁所、充電樁也都納入了規劃。
臺盤村決定走培育鄉村文化、體育休閑、賽事旅游,推動農、文、旅、體融合發展的振興路。隨著村里定了方向標,鄉親們的“小目標”也漸漸清晰了起來。
“村BA”火了,臺盤村熱了,鄉里也籌劃著讓臺盤村帶動周邊村一起協同發展。在陽芳村,鄉里組織村民種了三百多畝五彩油菜,準備打造鄉村籃球的景觀符號。而空寨村則圍繞鱘魚基地,集養殖觀光、魚子醬銷售于一體發展產業。在當地政府的帶領下,大家鼓足了干勁兒,要一起下一盤共同富裕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怎么以高質量發展為抓手,讓鄉村提檔升級、提質增效,像臺盤村一樣,很多地方都在依托本地特色,謀劃著下一步的鄉村振興。
大別山腹地的安徽金寨縣大灣村,黨的十八大以來,當地通過“山上種茶、家中迎客”發展旅游的路子脫了貧。2021年,大灣村共接待游客35萬人次。日漸紅火的旅游業帶起了民宿和農家樂,大灣村有50多戶做了民宿業。但現在,他們卻遇到了新挑戰。
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黨總支第一書記余靜:“跟游客的期待有一些新的矛盾,比如現在對于民宿業的標準質量,對服務業有更高的要求。”
村民閔玲和丈夫在外打了十多年的工,2017年,看著村里旅游越來越紅火,閔玲和丈夫返鄉,和很多鄉親一樣,利用自家的樓房,初步改造后,就開起了民宿,生意也曾十分紅火。但隨著大灣村名氣越來越大,一些行業龍頭來到這里建起了優質民宿。閔玲說,和很多鄉親們開的民宿一樣,她家的入住率也在明顯下降。
安徽省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村民閔玲:“像他們一兩千塊錢住一晚都供不應求,我們這一百多塊錢還沒人住,明顯差距很大。”
想要吸引游客住下來,村里的民宿產業必須要升級。但五十多家民宿,經濟條件、經營理念各不相同,怎么升級?
大灣村村兩委找來一些經營民宿的村民代表,聽聽大家的主要需求是什么?
大家的想法主要集中在兩點,一部分人覺得迫切需要進行硬件改造,另一部分人覺得先要提升服務質量。根據大家的意見,大灣村決定引進來和走出去兩條腿走路。
很快,針對像閔玲家這種渴望通過硬件改造提高民宿層次的需求,村里從合肥市請來了專業的設計公司。
專業團隊幫助村民找到了一個個問題點,給出解決方案,還特別建議大家要在挖掘特色上下功夫。
古樹是大灣村的一個特色。閔玲家旁邊就有一棵200多年的銀杏樹,不僅風景好,還很有歷史感,專業設計人員提議,以此為基礎,打造高端觀景房和特色室外活動平臺。
除了硬件改造,針對想通過提高服務質量謀發展的鄉親,村里一次次組織大家到附近的高端民宿酒店來學習。
從餐具的配套、擺盤的藝術,到餐桌的點綴、如何上菜等等,這些大酒店的專業服務標準,培訓老師都一一耐心講解,這讓村民們感覺收獲滿滿。
不僅是大灣村和臺盤村,在山東臨沂代村的蔬菜大棚里,二十大代表、村書記王傳喜開完會一回村就趕到這里,和農技人員一起解決種苗育種中出現的新情況,把種業振興落到實處。在云南臨滄班洪村,在旅游受影響的情況下,村民們決定通過擴大養蜂特色產業規模,拓寬增收渠道。在黑龍江雙鴨山富強村,種糧大戶唐先軍和鄉親們在忙著整地,準備春耕,為端穩中國人自己的飯碗努力著。在福建寧德坦洋村,當地茶農在村委的引導下,打造品牌、組團發展,共同致富的生動故事。可以看到,在貴州深山、云南邊陲、大別山腹地、太行山深處、東北黑土地等全國大江南北的一個個村莊,廣大干部群眾都正在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林萬龍:“走向共同富裕,最后的成果肯定落在一個一個村。黨的二十大給未來鄉村振興指明了方向,要建設農業強國,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農民要增收致富,要實現共同富裕。二十大精神要進農村、進農戶、入心,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我們看到了各地農村的新變化,也看到了農民朋友為了更美好的生活,拿出的新想法、新辦法。不僅僅是鄉村,在城市的各個社區,大家也都鉚足了干勁,讓二十大精神在社區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新時代新征程,只有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好貫徹好,才能把一幅幅藍圖變成一張張實景,讓城鄉社區欣欣向榮,充滿生機與活力。
(整編自2022年11月28日《焦點訪談》)
共產黨員網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4993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