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歡迎使用手機瀏覽

1 1 1

《理論熱點面對面·2008》

共產黨員網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二、最新理論成果  重大戰略思想——為什么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黨中央對開展這項活動高度重視,決定先進行試點,取得經驗后再自上而下分批展開。當前,試點工作已經開始,正在扎實推進。開展這項活動,進一步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必將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

  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離開理論思維。馬克思主義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理論,是推動社會進步、實現人類解放最銳利的思想武器。它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隨著時代的變化和實踐的發展而發展。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鄭重地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相結合過程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先后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這一系列理論成果中,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黨的十七大把它們概括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是繼毛澤東思想之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歷史性飛躍。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鄧小平理論是開創之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是這一理論體系的重要創新成果。它們既相互貫通又層層遞進,體現了改革開放新時期我們黨理論創新成果的科學性體系和階段性成果的內在統一。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這一重要論述,對科學發展觀作出了明確而科學的評價,深刻地揭示出科學發展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黨的事業發展全局中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推動力量,必須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我們黨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提出了堅持統籌兼顧、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等重要觀點,初步探索了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規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黨的基本路線,強調發展是硬道理,提出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道路,使我們黨的發展觀發生了一次重大的飛躍。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強調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施依法治國、科教興國等重大戰略,確立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使我們黨的發展觀得到進一步豐富發展。正是在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礎上,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偉大實踐中創造性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戰略思想。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全面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歷史地位、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他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四句話是對科學發展觀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黨的十七大報告既高度概括了科學發展觀四個方面的內容,又深刻闡述了每一個方面所包含的豐富思想內涵,進一步揭示出它們之間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辯證關系,明確指出我們的發展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推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一重大戰略思想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用一系列相互聯系、相互貫通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進一步系統地回答了什么是發展、為什么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目的、發展理念、發展方式、發展動力以及發展布局、發展戰略、發展道路的認識,賦予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理論以新的時代內涵,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增添了新的內容,表明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凝聚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心血和艱辛探索,凝聚了新中國近60年來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為我們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新的發展階段,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對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堅持,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好實踐。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科學發展觀一經提出,很快得到全黨全社會廣泛認同,日益顯示出巨大指導作用,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近年來,從沿海到內地,從塞外到江南,從城市到鄉村,舉國上下處處涌動著科學發展的春潮,展現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美好前景。科學發展觀之所以如此“神奇”,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是我們黨在深刻發展變化著的國際國內大背景下,順應當今世界的發展潮流,在適應新形勢、應對新挑戰、完成新任務的偉大實踐中應運而生的,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大思想武器。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同時,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隨著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我國的發展既蘊涵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也承受著來自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約束的巨大壓力。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一些過去未曾凸顯的階段性特征,這些新的階段性特征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突出地擺在了我們面前。科學發展觀正是為了解決新問題提出來的,它針對我國發展過程中一些領域和方面出現的發展不夠平衡問題,著眼于把握發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進一步提出了解決城鄉、區域、經濟社會、人與自然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思路,深刻反映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新要求。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就必須把科學發展觀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

  我國發展的新的階段性特征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主要是: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在當代中國,我們黨的歷史使命是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了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我們黨不斷思考和研究這一事業所包含的各方面的目標、任務,逐步形成和完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定不移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堅定不移地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并且使這幾個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進。黨的十五大、十六大進一步明確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全面發展的目標和政策,深化了對總體布局的認識。黨的十六大以后,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黨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進一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因此,科學發展觀對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長遠的指導意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高度重視理論建設,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是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基本經驗。“黨的理論創新每推進一步,理論武裝就要跟進一步。”科學發展觀是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中形成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對于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來說,當前和今后很長時期內最關鍵的是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謀劃發展、解決問題、推動工作。只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解決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才能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我們要深入學習領會科學發展觀,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從多方面作出不懈努力。一是要始終堅持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深刻認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要把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科學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二是要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和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為科學發展創造良好社會環境。三是要繼續深化改革開放。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的各個環節,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各方面體制改革創新。既要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伐,又要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為科學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體制保障。四是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把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黨的先進性體現到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來,落實到引領社會發展進步、更好地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使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為科學發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組織保障。

  人民網網友關于科學發展觀的留言

  ★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來自于實踐的呼喚、現實的要求,同時也是經驗的總結和理論的深化。科學發展觀追求的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個領域的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可挖掘的深刻內涵與重大意義遠遠沒有窮盡。

  ★要把科學發展觀真正落到實處,說一千道一萬,必須建立起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一個國家堅持什么樣的發展觀,對這個國家的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堅持科學發展觀,符民意、順民心,必將引領中國這輛和諧號列車又好又快地昂首前行,造福華夏世世代代。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重在落實。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要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圍繞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基本要求,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要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自覺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化為謀劃發展的正確思路、促進發展的政策措施、領導發展的實際能力,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真正做到凡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要毫不含糊地去改,努力使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過程成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相結合的過程,成為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過程,更好地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發布時間:2012年08月29日 16:10 來源:學習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編輯:朱子艷 打印
无码av色欲中文字幕久久专区,91不卡在线精品国产,欧美精品一iGAO为爱激情,欧洲黄网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刚交 | 久久久一本精品99久久k精品66 | 一级a做片免费久久 | 性色国产福利在线 | 日韩欧美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网站精品片在线观看 |